【一剑光寒十六州全诗】“一剑光寒十六州”出自唐代诗人贯休的《献钱尚父》,原诗为:
> 一剑光寒十六州,秋风鼓角动边楼。
> 九重城阙烟尘起,万里江山梦里游。
> 江上数峰青似黛,人间万事酒盈瓯。
>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秋。
这首诗以豪迈的笔触描绘了边塞风光与壮志豪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关切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一剑光寒十六州”一句气势磅礴,象征着一位英雄在边疆挥剑,震慑四方,展现其威武与气概。整首诗通过描绘边塞战事、江山壮丽以及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中“一剑光寒”不仅表现了剑的锋利与光芒,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不屈;“十六州”则指代广阔的疆域,体现出一种胸怀天下的格局。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献钱尚父》 |
作者 | 贯休(唐代) |
原句 | “一剑光寒十六州” |
出处 | 第一句 |
诗句含义 | 表现英雄气概与边塞壮景,寓意威震四方 |
诗的情感基调 | 豪迈、悲壮、思乡、感慨 |
诗的结构 | 七言律诗 |
诗的主题 | 边塞战争、家国情怀、人生感慨 |
后世影响 | 成为经典名句,常用于文学作品与书法创作 |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诗的历史背景或文化意义,可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