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指气使的意思】“颐指气使”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态度傲慢,说话或做事时表现出一种高高在上的样子,常用以批评那些对他人不尊重、态度专横的人。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些官僚作风或缺乏礼貌的行为。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颐指气使 |
拼音 | yí zhǐ qì shǐ |
出处 | 出自《汉书·东方朔传》:“虽未见其人,然闻其声,已知其为人矣。其人也,颐指气使,目中无人。” |
释义 | 形容人态度傲慢,用脸色和语气来指挥别人,显得高高在上、不尊重他人。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形容人态度专横、盛气凌人。 |
近义词 | 傲慢无礼、盛气凌人、趾高气昂 |
反义词 | 谦虚有礼、恭敬有加、谦逊温和 |
二、成语使用场景
“颐指气使”通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境:
1. 职场中:当一个人对下属或同事态度傲慢,动辄发号施令,不听取他人意见。
2. 家庭关系中:长辈对晚辈过于严厉,不讲道理,只凭地位发号施令。
3. 社会现象中:某些官员或公众人物,因权力地位而对普通人颐指气使,缺乏基本的尊重。
三、成语故事(简要)
“颐指气使”最早出自《汉书·东方朔传》,讲的是汉武帝身边的宠臣东方朔,他聪明机智,但性格倔强。有一次,有人在朝廷上对他不敬,他便讽刺地说:“这个人颐指气使,目中无人。”后来,这句话逐渐演变成一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态度傲慢、不尊重他人的行为。
四、总结
“颐指气使”是一个带有强烈贬义色彩的成语,用来形容那些态度傲慢、不尊重他人、喜欢用命令式的语气对待别人的言行。它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谦逊、尊重他人,避免成为“颐指气使”的人。
总结要点 | 内容 |
含义 | 傲慢、专横、不尊重他人 |
使用场合 | 职场、家庭、社会等 |
情感色彩 | 贬义 |
用法建议 | 多用于批评他人,提醒自身修养 |
通过了解“颐指气使”的含义与使用方式,我们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