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知识点归纳总结】《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代表作之一,文章通过描绘秦朝修建阿房宫的奢华与最终灭亡的悲剧,借古讽今,表达了对统治者奢侈浪费、不恤民情的批评。本文不仅文辞华丽,而且思想深刻,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重点篇目。以下是对《阿房宫赋》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作者简介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
时代 | 晚唐 |
风格 | 借古讽今,语言华丽,富有哲理 |
代表作品 | 《阿房宫赋》《赤壁赋》《泊秦淮》等 |
二、写作背景
项目 | 内容 |
背景 | 晚唐时期,社会矛盾加剧,统治者奢靡成风,杜牧借此赋讽刺当朝统治者 |
目的 | 借秦亡之鉴,警示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勤俭治国 |
手法 | 借古讽今,对比手法,铺陈描写 |
三、文章结构分析
段落 | 内容概要 | 表达方式 |
第一段 | 描写阿房宫的宏伟壮观 | 铺陈排比,夸张描写 |
第二段 | 讲述秦始皇的骄奢淫逸及百姓的苦难 | 对比反衬,抒发感慨 |
第三段 | 总结秦朝灭亡的原因 | 点明主旨,警醒后人 |
第四段 | 引申到唐朝,提醒统治者吸取教训 | 借古讽今,含蓄批判 |
四、重点词语解释
词语 | 解释 | 出处 |
六王毕 | 六国灭亡 | “六王毕,四海一” |
族秦者 | 灭掉秦国的人 | “族秦者秦也” |
金块珠砾 | 金银珠宝像土块一样被丢弃 |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
逦迤 | 连绵不断 |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
使 | 假使 |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
五、重要句式与修辞
修辞手法 | 示例句子 | 作用 |
排比 |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 增强语势,突出变化多端 |
对偶 |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 增强节奏感,表达鲜明观点 |
比喻 |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 形象生动,增强画面感 |
夸张 |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 突出建筑规模宏大 |
六、主题思想
内容 | 解析 |
借古讽今 | 通过秦朝的兴衰,影射晚唐统治者的奢靡腐败 |
爱民思想 | 呼吁统治者应体恤百姓,勤政爱民 |
历史教训 | 秦朝因暴政和奢靡而灭亡,警示后人要引以为戒 |
七、常见考点汇总
考点类型 | 内容 |
文言实词 | 如“六王毕”“族”“使”等 |
文言虚词 | 如“之”“于”“以”等 |
句子翻译 | 如“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主旨理解 | 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作者意图 |
修辞手法 | 排比、比喻、对偶等 |
八、拓展阅读推荐
书名 | 作者 | 简介 |
《赤壁赋》 | 苏轼 | 同为借古讽今的散文名篇,风格豪放 |
《过秦论》 | 贾谊 | 分析秦朝灭亡原因,与《阿房宫赋》有异曲同工之妙 |
《谏太宗十思疏》 | 魏征 | 提出治国建议,强调仁政与节俭 |
九、学习建议
1. 熟读课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与情感。
2.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常见实词、虚词及句式。
3. 理解作者意图:结合历史背景,把握“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
4. 背诵经典段落:如“六王毕……”“嗟乎!……”等,提升文学素养。
通过以上内容的归纳整理,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阿房宫赋》的核心知识点,为考试和日常学习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