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知识经验 >

出师表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出师表诸葛亮)

大家好,我是小新,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出师表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出师表诸葛亮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全文分两大部分。

2、 第一部分:分析当时的严峻形势,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提出广开言路、赏罚严明、亲贤远小三项建议(1-5段) 这部分分三层。

3、 第一层(第1段) 刘禅昏弱,耽于安乐,亲信宦官黄皓(小人),所以,文章一开头就点明形势之危急,论及国家存亡之理,以警醒刘禅。

4、接着笔锋一转,指出在这样危急形势下的有利条件:有一批忠臣志士感念先帝之殊遇而为国事尽心尽力,这就意味着客观形势固然堪忧,但希望仍然存在。

5、最后提出劝谏:开张圣听(广开言路),听取忠臣志士的劝谏,才可以救国图存。

6、这是第一项建议。

7、 第二层(第2段) 这段内容有两点:赏罚标准要统一和执法不宜偏私。

8、 “宫中”,指刘禅皇宫中的亲信。

9、“府中”,指诸葛亮丞相府(即执政的朝廷)中的官员。

10、223年,刘禅命诸葛亮开府治事,诸葛亮治府严明,赏罚有度。

11、鉴于对刘禅昏弱的担忧,诸葛亮特意提醒刘禅,对宫中要赏罚严明,如同府中赏罚严明一样,赏罚严明是修明政治的根本途径。

12、昏庸的皇帝容易亲信宫中近侍,受他们牵制,与朝廷中执政的官员对立,造成互相倾轧的混乱局面,最后导致亡国。

13、这是东汉王朝覆亡的历史教训,诸葛亮把这作为前车之鉴而提出建议。

14、他先强调宫府一体,执法要相同,然后提出对宫中要施行严明的赏罚制度的建议,说服力强。

15、这是第二项建议。

16、 第三层(3-5段) 为了保证出师以后蜀国内政的稳定,诸葛亮对人事的安排作了周密的考虑,将一批可靠的优秀的文臣武将一一向刘禅推荐,并警之以历史教训,让他明白亲贤远小,才能兴复汉室。

17、诸葛亮对人事的这番安排,可谓用心良苦,刘禅要亲信什么人,他都一一列举;刘禅要疏远什么人,这就不言而喻了。

18、他对刘禅“亲贤远小”的建议,针对性强,意义重大。

19、这是第三项建议。

20、 国内政局稳定,诸葛亮出师伐魏才能无后顾之忧,这一部分讲治国大计和政事安排正是为了下文的出师。

21、 第二部分:表明诸葛亮以“讨贼兴复”自任的决心和对蜀主忠贞不二的感情(6-9段) 诸葛亮在这部分里,先述身世,讲经历,以表他竭忠尽智报先帝知遇之恩,让刘禅明白先辈创业之艰难;继述受命后之忧叹与措施,以表他忠心不二,尽心尽责辅佐刘禅以报先帝托付之情;然后提对刘禅的期望、要求,这既是臣下对主上的忠心的陈述,也是长辈对晚辈诚挚爱心的表露。

22、最后是表文的结束语,表远离之前的“感激”之情。

23、 三 写作特色 《出师表》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人们所传诵,除了它的内容能给人以启发、教育外,还因为它在艺术上的成就。

24、 1.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 由于本文是奏章,是作者出师前向后主刘禅──他的恩主先帝刘备的儿子,现今的蜀国皇帝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兴复汉室的主张,因此,全文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

25、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议,情理交融,言词恳切,说服力强。

26、叙事,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

27、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他对刘禅提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信服人。

28、 由于诸葛亮深感先帝知遇之恩和托付国家大事之情,此文全篇为他的“报先帝”“忠陛下”之情所贯穿。

29、在文中,他满怀深情念先帝,(提到先帝之处13次),满腔挚爱谏后主(7次提及陛下),他对刘禅的反复劝谏,谆谆叮咛,言辞恳切,语重心长,那忠义之理,殷切之情,处处洋溢,感人至深,充分表现了他这位元老重臣对刘氏父子的忠肝义胆。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