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问答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了哪些典故

2025-10-13 16:54:26

问题描述: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了哪些典故,这个怎么解决啊?求快回!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13 16:54:26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了哪些典故】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坛上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词中借古抒怀,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恢复中原的壮志。全词以怀古为题,巧妙地运用了多个历史典故,增强了词作的历史厚重感和思想深度。

以下是对该词中所用典故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典故总结

1. 孙权(孙仲谋)

- 典故出处:《三国志·吴主传》

- 孙权在建安十三年(208年)率军击败曹操,建立了东吴政权。

- 作用:词人借此表达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也暗含对当前朝廷无能的不满。

2. 刘裕(宋武帝)

- 典故出处:《南史·宋武帝纪》

- 刘裕出身寒微,后建立刘宋王朝,曾北伐收复中原。

- 作用:象征英雄崛起,体现作者对有作为者的推崇,也寄托了恢复中原的希望。

3. 刘义隆

- 典故出处:《宋书·文帝纪》

- 刘义隆急于北伐,结果兵败,导致“仓皇北顾”。

- 作用:反衬出当前朝廷轻率冒进的危险,警示当权者要谨慎用兵。

4. 佛狸祠

- 典故出处:《魏书·世祖纪》

-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字佛狸)曾在瓜步山建行宫,后被百姓祭祀。

- 作用:反映北方异族占领后的文化渗透,表达对国耻的痛心。

5. 廉颇

- 典故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廉颇虽老仍愿为国效力,但因谗言未被重用。

- 作用:借古喻今,表达自己虽年迈仍愿报效国家的决心。

二、典故一览表

典故人物 出处 简要内容 作用
孙权 《三国志·吴主传》 孙权建立东吴,抵御曹操 表达对英雄的敬仰,讽刺当前朝廷无能
刘裕 《南史·宋武帝纪》 刘裕出身寒门,建立刘宋 象征英雄崛起,寄托恢复中原之志
刘义隆 《宋书·文帝纪》 刘义隆北伐失败,仓皇逃窜 警示朝廷轻率冒进的后果
佛狸祠 《魏书·世祖纪》 北魏太武帝建行宫,被百姓祭祀 反映异族统治下的文化影响,表达国耻之痛
廉颇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虽老仍愿为国效力 表达自己虽老仍愿报国的决心

三、结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通过巧妙运用这些历史典故,不仅展现了词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这些典故或褒或贬,皆服务于词人的思想情感,使整首词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现实的批判性,堪称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经典之作。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