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鹿鸣全诗原文】《呦呦鹿鸣》出自《诗经·小雅》,是古代诗歌中一首描写宴饮欢乐、礼贤下士的名篇。全诗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展现了古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美好追求。
一、原文
《呦呦鹿鸣》是《诗经·小雅·鹿鸣》的第一章,全文如下: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野外宴饮的场景,鹿群在草地上觅食,主人热情款待宾客,弹琴奏乐,气氛融洽。诗中“呦呦”是鹿鸣声,“食野之苹”描述了鹿在野外吃草的情景,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美好。“我有嘉宾”则表现了主人对客人的尊重与欢迎。
二、全诗原文表格展示
句子 | 释义 |
呦呦鹿鸣 | 鹿儿发出呦呦的叫声 |
食野之苹 | 在野外吃着艾蒿 |
我有嘉宾 | 我有尊贵的客人 |
鼓瑟吹笙 | 弹琴吹笙,奏乐助兴 |
吹笙鼓簧 | 吹奏乐器,声音悦耳 |
承筐是将 | 拿着竹筐送食物 |
人之好我 | 人们喜欢我 |
示我周行 | 教导我走正道 |
三、诗歌背景与意义
《呦呦鹿鸣》作为《诗经》中的经典篇章,常被用于宴会或礼仪场合,表达对宾客的尊敬和欢迎之情。诗中通过自然景象与人文活动的结合,传达出一种和谐、友爱的社会氛围。
在后世文学中,曹操曾引用此诗,如《短歌行》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借古抒怀,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求与重视。
四、结语
《呦呦鹿鸣》虽短,却意蕴深远,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篇,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体现。它让我们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礼仪的重视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在今天,这首诗依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