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体投地是什么意思】“五体投地”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某人或某事极度崇拜、敬仰,甚至到了跪拜的程度。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尤其在描述对偶像、领袖、宗教人物等的崇敬时更为常见。
一、词语解析
- 五体:指人的头、手、脚,即身体的五个部位(头、双手、双脚)。
- 投地:意思是扑倒在地,表示极度的敬仰或臣服。
因此,“五体投地”字面意思是“将头、手、脚都扑倒在地面”,象征着一种极致的尊敬和臣服态度。
二、出处与演变
“五体投地”最早来源于佛教文化,原本是佛教中的一种礼节,用于表达对佛的恭敬。后来逐渐演变为汉语中的常用成语,广泛用于日常交流中。
三、用法与语境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含义说明 |
对偶像的崇拜 | “他看到偶像出场,激动得五体投地。” | 表示极度的崇拜和激动情绪 |
对领导的敬重 | “他对老板的决策佩服得五体投地。” | 表达对上级的高度认可 |
宗教信仰中 | “信徒们在佛像前五体投地,虔诚祈祷。” | 表现宗教仪式中的虔诚态度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肃然起敬、心悦诚服、顶礼膜拜 |
反义词 | 漠不关心、不屑一顾、嗤之以鼻 |
五、注意事项
虽然“五体投地”常用于表达高度的敬仰,但在现代语境中,也常被用来调侃或夸张地形容对某事物的极度喜爱,如“我对这部电影五体投地”。这种用法虽非原意,但已被大众广泛接受。
六、总结
“五体投地”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成语,最初源于宗教礼仪,后发展为表达极度敬仰的常用语。它既可以用于正式场合,也可以用于日常口语,是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表达方式。理解其本义与引申义,有助于我们在不同语境中准确运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