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肄是什么意思】2、原标题“肄是什么意思”生成的原创优质内容(+表格)
“肄”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字,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它在古代汉语中有一定的意义和用法,尤其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以下是对“肄”字的详细解释和归纳。
一、字义解析
“肄”字的本义是“学习、练习”或“演习、训练”。它常用于表示对某种技艺、礼仪或技能的反复练习和掌握。在古代,尤其是在儒家经典中,“肄”多用于描述学生对礼乐、诗书等知识的研习过程。
此外,“肄”也有“荒废、懈怠”的引申义,但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
二、字形结构
- 部首:聿(表示与书写、文字有关)
- 笔画:10画
- 拼音:yì
- 注音:ㄧˋ
- 五笔编码:YJCF(根据常用输入法)
三、古文中的用法举例
出处 | 句子 | 释义 |
《礼记·大学》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虽未直接出现“肄”,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隐含了“肄学”的思想。 |
《论语·述而》 |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艺”可理解为“技艺”,与“肄”有相通之处。 |
《荀子·劝学》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强调积累与练习,与“肄”的含义相近。 |
四、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
- 使用频率:低
- 常见搭配:极少单独使用,多见于“肄业”一词(指未完成学业即离开学校)
- 常见错误:常被误认为是“肄业”中的“肄”字,但“肄业”中的“肄”意为“学习、练习”,并非“肄”字本义
五、总结
项目 | 内容 |
拼音 | yì |
部首 | 聿 |
笔画 | 10 |
基本含义 | 学习、练习、演习 |
引申含义 | 荒废、懈怠(较少使用)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肄业”一词,单独使用较少 |
古文出处 | 《礼记》《论语》《荀子》等 |
六、结语
“肄”作为一个传统汉字,承载着古代文化中对学习与修养的重视。虽然在现代生活中已不常见,但它仍具有一定的文化和语言价值。了解其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籍和传统文化,同时也提醒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应注重“肄”的精神——不断练习、持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