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西行是什么时期】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翻译家和旅行家,他西行取经的壮举是中国佛教史上极为重要的一段历史。玄奘西行的时间是在唐朝初期,具体时间可追溯至公元629年左右,历时约17年,最终于645年返回长安。
一、总结
玄奘西行是发生在唐朝初年的重大历史事件,主要目的是为了求取佛教经典,以解决当时中国佛教教义上的分歧。他从长安出发,穿越丝绸之路,经过中亚地区,最终到达印度,游学于那烂陀寺等著名佛学中心,后携带大量佛经返回中国,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二、表格:玄奘西行相关时间与事件
时间 | 事件说明 |
公元602年 | 玄奘出生在河南偃师 |
公元622年 | 玄奘出家为僧,开始学习佛法 |
公元629年 | 玄奘决定西行求法,秘密离开长安 |
公元630年 | 穿越帕米尔高原,进入西域地区 |
公元632年 | 到达印度,进入那烂陀寺学习佛学 |
公元645年 | 玄奘带着大量佛经和佛像返回长安,受到朝廷礼遇 |
公元664年 | 玄奘圆寂于玉华寺,享年63岁 |
三、小结
玄奘西行不仅是一次宗教信仰的旅程,更是一次文化交流的壮举。他的经历被记录在《大唐西域记》中,成为研究古代中亚和南亚历史的重要资料。通过这次远行,玄奘不仅带回了大量佛教经典,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因此,玄奘西行不仅是唐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光辉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