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不自胜的意思】“喜不自胜”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因为非常高兴而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表现出难以抑制的喜悦。这个成语多用于描写人在得到好消息、获得成功或遇到令人激动的事情时的情绪状态。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喜不自胜 |
拼音 | xǐ bù zì shèng |
出处 |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哉!’因赐之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项王默然不应。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哙曰:‘今沛公先破秦入关,……’项王曰:‘壮哉!’因赐之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注:此出处为引申用法,并非原文) |
含义 | 因极度高兴而无法自持,情绪激动得难以控制自己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口语中,形容人因喜悦而表现得非常兴奋 |
近义词 | 喜出望外、欣喜若狂、乐不可支 |
反义词 | 悲痛欲绝、心灰意冷、闷闷不乐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获得升职 | 他得知自己被提升为部门主管,喜不自胜,当场跳了起来。 |
得到大奖 | 她在比赛中获奖,喜不自胜,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
亲人重逢 | 久别重逢的兄弟见面,喜不自胜,泪流满面。 |
三、注意事项
- “喜不自胜”强调的是情绪的强烈程度,而非行为本身。
-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在正式场合中过度夸张表达。
- 与“喜笑颜开”等词语相比,“喜不自胜”更强调情绪的失控感。
四、总结
“喜不自胜”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常用来描述人在极度高兴时的表现。它不仅体现了情感的强烈,也反映出人们在面对美好事物时的真实反应。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合理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