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在旦夕是什么意思】“危在旦夕”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事情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边缘,随时可能发生严重后果。这个成语强调了时间紧迫、局势危急的状态,多用于形容战争、灾难、健康状况等紧急情况。
一、
“危在旦夕”出自古代文献,意为“危险就在眼前”,形容情况非常紧急,随时可能出事。它常用于强调当前形势的严峻性和紧迫性。在现代汉语中,该成语广泛应用于新闻报道、文学作品、日常交流等场合,用来表达对某一事件的高度关注和担忧。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危在旦夕 |
拼音 | wēi zài dàn xī |
出处 | 出自《左传》或后世文言文献 |
字面意思 | “危”指危险,“旦夕”指早晚之间,合起来即“危险就在眼前”。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情况紧急、危险迫近,如战争、疾病、灾难等。 |
近义词 | 千钧一发、岌岌可危、命在旦夕 |
反义词 | 安然无恙、风平浪静、太平无事 |
例句 | 1. 敌军已逼近城下,形势危在旦夕。 2. 病人病情危在旦夕,必须立即抢救。 |
使用场景 | 新闻报道、文学描写、口语表达等 |
三、使用建议
在使用“危在旦夕”时,应根据具体语境判断是否恰当。若描述的是实际存在的严重威胁,可以准确传达紧迫感;若用于夸张或不当场合,则可能显得不真实或缺乏分寸。
通过了解“危在旦夕”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在语言中运用这一成语,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