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上虎刘安世文言文注释翻译】《殿上虎刘安世》是一篇记载北宋名臣刘安世生平事迹的文言文,文中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具体事例,展现了刘安世刚正不阿、敢于直谏的性格特点。因其在朝中直言进谏,被时人称为“殿上虎”,寓意其如猛虎般威严、正直。
以下是对该文的注释与翻译,并以总结加表格的形式呈现,便于理解与学习。
一、文言文原文节选(部分)
> 刘安世,字元忠,魏人也。少孤,母教之学,未尝一日废书。性至孝,居丧哀毁,几至灭性。及长,好学不倦,尤邃于《易》。为官廉慎,不以私干公。尝为御史,言事切直,人多畏之。有谏官曰:“殿上虎,不可犯。”遂号之曰“殿上虎”。
二、注释与翻译
原文 | 注释 | 翻译 |
刘安世,字元忠,魏人也。 | 字:表字;魏:地名,今河北一带。 | 刘安世,字元忠,是魏地人。 |
少孤,母教之学,未尝一日废书。 | 孤:幼年丧父;废书:停止读书。 | 他年幼丧父,母亲教导他学习,从未有一天停止读书。 |
性至孝,居丧哀毁,几至灭性。 | 至孝:极其孝顺;哀毁:因悲伤而损害身体;灭性:失去生命。 | 他天性极其孝顺,服丧期间悲痛过度,几乎伤及性命。 |
及长,好学不倦,尤邃于《易》。 | 及长:等到长大;邃:精通。 | 等到长大后,他勤奋好学,尤其精通《易经》。 |
为官廉慎,不以私干公。 | 廉慎:廉洁谨慎;干:干涉。 | 他做官廉洁谨慎,从不以私事干预公事。 |
尝为御史,言事切直,人多畏之。 | 尝:曾经;切直:言辞恳切正直。 | 曾任御史,言事恳切正直,人们大多畏惧他。 |
有谏官曰:“殿上虎,不可犯。”遂号之曰“殿上虎”。 | 谏官:负责进谏的官员;不可犯:不能触犯。 | 有谏官说:“殿上虎,不能触犯。”于是称他为“殿上虎”。 |
三、
刘安世是北宋时期一位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性格刚正的官员。他自幼勤奋好学,孝顺母亲,成年后更是以清廉、正直著称。在担任御史期间,他敢于直言进谏,不惧权贵,因此被朝野上下尊称为“殿上虎”。这一称号不仅体现了他的刚毅性格,也象征着他在朝廷中所具有的威严与正义感。
四、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文章标题 | 殿上虎刘安世文言文注释翻译 |
作者 | 不详(古代文言文) |
主人公 | 刘安世(字元忠) |
地点 | 魏地(今河北一带) |
性格特点 | 刚正不阿、孝顺、勤奋、廉洁、直言敢谏 |
称号由来 | 因其直言进谏、威严正直,被称为“殿上虎” |
核心思想 | 赞扬刘安世的高尚品德与正直精神,体现传统士大夫的价值观 |
通过此文可以看出,古代士人对忠诚、正直、廉洁的推崇,以及对敢于直言的官员的高度评价。刘安世的故事不仅是历史人物的记录,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