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期艾艾含义】“期期艾艾”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说话结巴、不流利的状态。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原意是形容一个人说话时语言迟钝、口吃的样子。后来,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描述人在紧张、激动或情绪波动时的言语障碍。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期期艾艾 |
拼音 | qī qī ài ài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含义 | 形容人说话结巴、不流利,或因紧张而语无伦次 |
用法 | 多用于口语或书面语中,形容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差 |
近义词 | 结结巴巴、吞吞吐吐、支支吾吾 |
反义词 | 娓娓道来、口齿伶俐、能言善辩 |
二、来源与演变
“期期艾艾”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原文为:“帝问曰:‘卿言何谓也?’符对曰:‘臣闻古之明君,欲以天下为家,四海为宅,故能兼爱而无私。今陛下以一人之身,而统万民之命,岂可不思其本?’帝曰:‘然。’符曰:‘臣愿陛下慎之,勿使天下有怨。’帝曰:‘诺。’符曰:‘臣不敢多言,唯愿陛下察其心。’帝曰:‘善。’符曰:‘臣恐其不能久。’帝曰:‘何也?’符曰:‘臣恐其不能久。’帝曰:‘何也?’符曰:‘臣恐其不能久。’帝曰:‘何也?’符曰:‘臣恐其不能久。’帝曰:‘何也?’符曰:‘臣恐其不能久。’”
这段对话中,“期期艾艾”最初是用来形容王符在回答皇帝提问时,因紧张或谨慎而反复重复同一句话,显得语言不流畅。后世便将这一现象引申为“说话结巴”的代名词。
三、现代使用场景
1. 日常交流中:如有人在发言时结巴,旁人可用“他说话期期艾艾的”来形容。
2. 文学作品中:作家常用此成语刻画人物性格,如描写一个胆小、不善言辞的角色。
3. 影视剧中:常见于喜剧或讽刺类作品中,用来制造幽默效果。
四、注意事项
- “期期艾艾”虽为成语,但在正式场合中使用较少,多用于口语或非正式写作中。
- 避免将其用于贬低他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或冒犯。
- 在教学中,可作为语言表达技巧的一部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多样性。
五、总结
“期期艾艾”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源于古代文献,现多用于描述人说话不流利、结巴的状态。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背景,也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了解其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汉语表达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