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书铁券指的是什么意思】“丹书铁券”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制度与文化,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和象征意义。它最初是指一种特殊的赦免文书,后来也常被用来比喻享有特殊特权或免受惩罚的凭证。
一、
“丹书铁券”原意是用朱砂(丹)在铁券上书写诏书,作为皇帝赐予功臣的一种封赏和保护文书。这种铁券具有法律效力,意味着持有者可享受某种特权,甚至可以免于刑罚。随着时间的发展,“丹书铁券”逐渐演变为一种象征性的说法,表示拥有特殊地位或不受约束的权利。
在现代语境中,它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些人或组织因特殊关系而享有超越常规规则的待遇。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丹书铁券 |
拼音 | dān shū tiě quàn |
含义 | 原指皇帝赐予功臣的赦免文书,后引申为享有特殊特权的象征 |
出处 | 古代帝王对功臣的封赏制度,常见于汉唐时期 |
字面解释 | “丹”指朱砂,“铁券”指铁制的文书,象征权威与承诺 |
现代引申义 | 指某些人因特殊身份或关系而享有超脱常规的待遇或权力 |
使用场景 | 历史文学、政治评论、讽刺性表达等 |
文化象征 | 权力、恩宠、特权、法律之外的庇护 |
注意事项 | 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不可随意滥用 |
三、结语
“丹书铁券”不仅是一个历史词汇,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权力结构与人际关系。在今天,虽然不再有真正的“铁券”,但这一概念仍常用于描述那些因特殊背景而获得非正常待遇的现象。了解其来源与演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