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犯什么意思】“累犯”是一个法律术语,常用于刑事司法领域。它指的是一个人在曾经因犯罪被依法判处刑罚后,在一定时间内再次实施犯罪行为的情况。累犯的认定和处理在法律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反映了犯罪人主观恶性程度较高、再犯风险较大。
一、累犯的定义
累犯是指已经受到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再次故意犯罪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累犯分为一般累犯和特殊累犯两种类型。
二、累犯的分类
类型 | 定义 | 法律依据 |
一般累犯 | 因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在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故意犯罪 | 《刑法》第65条 |
特殊累犯 | 因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被判处刑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何一类犯罪 | 《刑法》第66条 |
三、累犯的法律后果
累犯在量刑上通常会受到更严厉的处罚,具体包括:
- 加重处罚:在一般情况下,累犯会被从重处罚;
- 不得适用缓刑:对于累犯,法院一般不会判处缓刑;
- 限制假释:累犯在服刑期间可能难以获得假释机会。
四、累犯与初犯的区别
项目 | 累犯 | 初犯 |
是否有前科 | 有 | 无 |
再犯时间限制 | 一般为5年内 | 无 |
主观恶性 | 较高 | 一般 |
量刑幅度 | 更重 | 一般 |
五、总结
“累犯”是法律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主要用于衡量犯罪人的再犯可能性和主观恶性。法律对累犯采取更为严厉的处罚措施,以起到震慑和预防犯罪的作用。了解累犯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公众更好地理解司法制度,也对犯罪预防具有积极意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法律条文或案例,建议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或咨询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