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会昌】《清平乐·会昌》是毛泽东于1934年夏天创作的一首词,属于《毛泽东诗词》中的经典之作。该词以雄浑豪迈的笔调描绘了革命根据地的壮丽风光和红军战士的坚定意志,展现了作者对革命前途的信心与乐观精神。
一、
这首词写于红军长征前夕,当时中央红军面临严峻的形势,但毛泽东依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他通过对会昌山的描写,表达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全词语言简练有力,意境开阔,情感激昂,体现了革命者的豪情壮志。
二、原文与释义
原文 | 释义 |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 天将破晓,不要说你走得太早。 |
踏碎青霜,满地斜阳。 | 脚踏着薄霜,满地都是斜阳的光辉。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红军不惧远征的艰难,万水千山都只是平常事。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五岭山脉像细小的波浪,乌蒙山如泥丸般在脚下滚动。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寒铁索寒。 | 金沙江的水拍打着高耸的悬崖,大渡河上的铁索冰冷刺骨。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更令人欣喜的是岷山的千里积雪,红军过后的笑容灿烂。 |
> 注:此为《七律·长征》内容,而非《清平乐·会昌》原文。
> 实际《清平乐·会昌》原文如下:
原文 | 释义 |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 天将破晓,不要说你走得太早。 |
踏碎青霜,满地斜阳。 | 脚踏着薄霜,满地都是斜阳的光辉。 |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 会昌城外的高山,连绵不断直达东海。 |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 战士们指着南方的粤地,那里的景色更加葱郁繁茂。 |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 一年一度的秋风强劲,不似春天的柔美,却胜过春天。 |
林柔叶落,山高月白,长空雁叫霜晨。 | 树叶凋落,山高月明,清晨的天空中传来雁鸣。 |
三、艺术特色
特点 | 内容 |
意境开阔 | 描绘了会昌山的壮丽景色,展现自然之美与革命豪情。 |
语言简练 | 用词精准,富有节奏感,朗朗上口。 |
情感激昂 | 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心。 |
对比手法 | 如“不似春光,胜似春光”,通过对比突出秋景的独特魅力。 |
四、历史背景
《清平乐·会昌》创作于1934年夏,此时中央红军正面临第五次反“围剿”的严峻挑战,而毛泽东则在江西会昌一带巡视。他在观察地形、鼓舞士气的同时,也写下此词,既是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是对革命未来的展望。
五、结语
《清平乐·会昌》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词作,更是一首充满革命激情的作品。它展现了毛泽东作为革命领袖的胸怀与气魄,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看来,这首词依然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