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井下石的拼音】一、
“落井下石”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在别人已经陷入困境时,趁机加以打击或进一步损害。该成语不仅具有鲜明的贬义色彩,还蕴含了深刻的道德警示意义。
从字面来看,“落井”指的是人掉入井中,处于危险或不利的境地;“下石”则是指在井中投掷石头,使情况更加恶化。合起来,“落井下石”形象地描绘了在他人受难时仍不施以援手,反而火上浇油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落井下石”多用于批评那些缺乏同情心、甚至幸灾乐祸的人。它提醒人们,在面对他人遭遇不幸时,应保持善意与同理心,避免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落井下石 |
拼音 | luò jǐng xià shí |
注音符号 | ㄌㄨㄛˋ ㄐㄧㄥˇ ㄒㄧㄚˋ ㄕˊ |
英文翻译 | kick someone when they're down / add insult to injury |
成语结构 | 联合式 |
语法功能 | 作谓语、宾语、定语 |
出处 | 《元史·刘秉忠传》:“凡所经画,皆有条理,不为落井下石之计。” |
用法示例 | 他在朋友失业后不但不帮忙,反而落井下石,令人愤慨。 |
近义词 | 乘人之危、落井投石、雪上加霜 |
反义词 | 雪中送炭、扶危济困、仗义执言 |
用法提示 | 多用于批评他人在他人困难时的冷漠或恶意行为 |
常见场景 | 工作场合、人际关系、新闻评论等 |
三、结语:
“落井下石”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对人性的反思。在现实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困境,而如何对待他人,往往反映了一个人的品德与修养。学会理解与包容,远离冷漠与伤害,是每个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