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闻夕死是什么意思】“朝闻夕死”是一个源自《论语》的成语,出自《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意思是如果早上听到了真理或正道,即使晚上死去也无憾。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对真理、理想或信念的极度追求和执着。
一、
“朝闻夕死”原意是“早上明白了道理,晚上死去也值得”,表达了一种对真理的极度渴望与坚定信仰。在现代语境中,它更多被引申为一种对理想、信仰或人生目标的极致追求,甚至愿意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一成语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道”的重视,强调精神层面的满足远胜于物质生命的存在。同时,它也反映了古代士人对道德、学问和理想的执着追求。
二、表格形式展示答案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朝闻夕死 |
出处 | 《论语·里仁》 |
原文 | “朝闻道,夕死可矣。” |
字面意思 | 早上听到了道(真理),晚上死去也值得。 |
引申含义 | 对真理、理想或信念的极度追求;愿为此付出一切,甚至生命。 |
精神内涵 | 表达了对精神价值的高度重视,强调精神的满足胜过肉体的存亡。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形容对理想、信仰或知识的强烈追求,也可表示对某事的极度投入。 |
相关人物 | 孔子及其弟子,尤其是儒家思想中的“道”理念。 |
文化意义 | 体现儒家“重道轻生”的思想,影响深远,成为后世文人精神追求的象征。 |
三、结语
“朝闻夕死”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态度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真理与理想的道路上,不应被物质得失所困,而应保持内心的坚定与执着。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