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忿忿不平的意思是什么】“忿忿不平”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因受到不公平待遇或看到不公正的事情而感到愤怒和不满的情绪状态。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积压的不满情绪,通常带有较强的主观情感色彩。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忿忿不平 |
拼音 | fèn fèn bù píng |
出处 | 《左传·昭公二十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夫惟不平,故有怨;不仁,故有怒。” |
含义 | 形容心中充满愤怒和不满,尤其是对不公正的事情感到气愤。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的心理状态,也可用于形容社会现象。 |
近义词 | 怒火中烧、愤愤不平、义愤填膺 |
反义词 | 心平气和、泰然处之、安之若素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个人情绪表达
- 他因为被冤枉而忿忿不平,一直无法释怀。
2. 社会现象描述
- 面对不公,人们常常会忿忿不平,希望得到公正对待。
3. 文学作品中
- 小说中常通过人物的忿忿不平来推动情节发展,表现其性格与立场。
三、注意事项
- “忿忿不平”强调的是情绪的强烈程度,使用时需注意语境是否恰当。
- 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在口语中较少单独使用。
- 使用时可搭配“地”字构成副词形式:“他忿忿不平地走了”。
四、总结
“忿忿不平”是一个表达强烈不满和愤怒情绪的成语,常用于描述因不公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它不仅适用于个人情绪的描写,也可以用来反映社会中的不公现象。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和语气,以确保表达准确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