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乐不思蜀是什么意思】“乐不思蜀”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这个成语原本是形容一个人在安逸的环境中忘记了原本的处境或责任,后来引申为沉迷于眼前的快乐,不再怀念过去或故乡。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乐 | 快乐、安逸的生活 |
不思 | 不再思念 |
蜀 | 指蜀国,即古代的四川地区,也代指故土或旧地 |
整体意思是:在安逸快乐的生活中,忘记了家乡或过去的处境,常用来形容人贪图享乐,忘本或不思进取。
二、出处与典故
成语“乐不思蜀”最早见于《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讲述的是蜀汉后主刘禅的故事:
> “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当时,刘禅被魏国俘虏后,被带到洛阳生活。一次,司马昭问他:“你思念蜀地吗?”刘禅回答:“此间乐,不思蜀。”这句话被后人用来讽刺那些安于现状、忘记根本的人。
三、用法与例句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形容人贪图享乐 | 他在国外生活得非常舒服,已经乐不思蜀了。 |
比喻忘记初心 | 这些年轻人在城市里打拼久了,渐渐乐不思蜀,忘了家乡的亲人。 |
用于批评 | 他工作上总是乐不思蜀,缺乏上进心。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安于现状、乐而忘返、沉溺其中 |
反义词 | 忧国忧民、思乡念旧、奋发图强 |
五、总结
“乐不思蜀”是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成语,强调人在安逸中容易迷失自我,忘记初心和责任。它提醒人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因为眼前的舒适而忽略了长远的目标和情感的归属。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成语在现代语境中的使用,可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