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新,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岳岳的意思,岳把我的具含进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苏 轼(1037-1101) 《洞庭春色赋》局部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于四川)人。
2、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 辙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
3、他的书法从“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努力革新。
4、他讲自己书法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
5、”他 讲他的书法艺术创作过程时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6、”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
7、他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用传统技 法去进行书法艺术创造,在书法艺术创造中去丰富和发 展传统技法,不是简单机械的去模古。
8、 苏轼早年学“二王”,中年以后学颜真卿、杨凝式,晚年又学李北海,又广泛涉猎晋唐其他书家,形成深厚朴茂的风格。
9、他的书法,用笔多取侧势,结体扁平稍肥。
10、 这与他握笔的姿势也很有关系,苏轼执笔为“侧卧笔”,即毛笔侧卧于虎口之间,类似于现在握钢笔的姿势,故其字右斜,扁肥。
11、 黄庭坚将苏轼书法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年姿媚、中年圆劲、晚年沉著。
12、早期代表作为《治平帖》,笔触精到,字态妩媚。
13、中年代表作为《黄州寒食诗帖》。
14、 此诗帖系元丰五年(1082)苏轼因为乌台诗案遭贬黄州时所写诗两首。
15、诗句沉郁苍凉又不失旷达,书法用笔、墨色也随着诗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跌宕起伏,气 势不凡而又一气呵成,达到“心手相畅”的几近完美的境界。
16、所以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17、晚年代 表作有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此二赋以古雅胜,姿态百出而结构紧密,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点。
18、其最晚的墨迹当是《与谢民师 论文帖》(1100年)。
19、 其代表作有《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春帖子词》、《爱酒诗》、《寒食诗》、 《蜀中诗 》、《醉翁亭记》等。
20、苏轼的书法,后人赞誉颇高。
21、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黄庭坚,他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22、 黄庭坚(1045-1105) 《花气薰人诗帖》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世称“黄山谷”。
23、北宋诗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学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开创江西诗派。
24、 黄庭坚出身于一个家学渊博的世家,父亲为著名诗人,与当时的王安石、欧阳修、梅尧臣都有交往。
25、自小聪慧过人,一生命运多桀,仕途坎坷,与苏东坡极为相似, 热衷佛老,也不逊于苏。
26、《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27、”他自己说:“余学草书 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
28、晚得苏才翁(舜钦)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
29、其后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30、” 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用笔如明代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 而却回也。
31、”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
32、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 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
33、其结体从柳公权的楷书得到启发,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
34、其个性特点十 分显著,学他的书法就要留心于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和结体的舒展大度。
35、至于他的草书,赵孟俯说:“黄太史书,得张长史圆劲飞动之意。
36、”“如高人雅士,望 之令人敬叹。
37、” 米芾(1051-1108) 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
38、祖籍山西,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
39、史传说他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 称”米颠”。
40、他六岁熟读诗百首,七岁学书,十岁写碑,二十一岁步入官场,确实是个早熟的怪才。
41、在书法上,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 一指。
42、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另一方面,他又独创山水画中的“米家云山”之法,善以“模 糊”的笔墨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
43、为后世许多画家所倾慕,争相仿效。
44、他的儿子米友仁, 留世作品较多,使这种画风得以延续,致使“文人画”风上一新台阶,为画史所称道。
45、米芾究竟以书为尚,还是以画为尚,史家各有侧重。
46、 米芾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收藏宏富,涉猎甚广,加之眼界宽广,鉴定精良,所著遂为后人研究画史的必备用书。
47、有《宝章待访录》、《书史》、《画 史》、《砚史》、《海岳题跋>等。
48、《宝章待访录)成书于元佑元年(1086)八月,分为“目睹”“的闻”两大部分,所录八十四件晋唐品,开后世著录 之先河,影响颇大,甚至有专门模仿此书体例的论著,如明张丑撰《张氏四表》。
49、《书史》则更为详实,为后世鉴定家的依据之一。
50、《海岳》一书主要叙述自己的经 验心得,十分中肯。
51、该书一般认为是后人辑录米论而在成。
52、 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
53、虽然画迹不传于世,但书法作品却有较多留存。
54、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流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 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实可首屈一指。
55、康有为曾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
56、”意为宋代书法家讲求意趣和个性,而米芾在这方面尤其突出,是北宋四大家的杰出 代表。
57、米芾习书,自称“集古字”,虽有人以为笑柄,也有赞美说“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王文治)。
58、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氏书法成功的来由。
59、 根据米芾自述,在听从苏东坡学习晋书以前,大致可以看出他受五位唐人的影响最深: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
60、米芾有很多特殊的笔法,如 “门”字右角的圆转、竖钩的陡起以及蟹爪钩等,都集自颜之行书;外形竦削的体势,当来自欧字的模仿,并保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沈传师的行书面目或与褚遂 良相似;米芾大字学段季展,“独有四面”、“刷字”也许来源于此;褚遂良的用笔最富变化,结体也最为生动,合米芾的脾胃,曾赞其字,“如熟驭阵马,举动随 人,而别有一种骄色”。
61、 元丰五年(1082)以后,他开始寻访晋人法帖,只一年就得到了王献之的《中秋帖》。
62、这先人为主的大令帖,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总觉得右军不如其子。
63、 但生性不羁的米芾并不满足于小王,早在绍圣年间就喊出了“老厌奴书不换鹅”,“一洗二王恶札”。
64、米芾据说学过羊欣,李之仪说,“海岳仙人不我期……笔下羊 欣更出奇”。
65、那么米芾学羊欣大概在卜居海岳庵,是元佑六年之后的事情了。
66、尽管如此,米书并没有定型,近在元佑三年书写的《苕溪帖》、《殷令名头陀寺碑 跋》、《蜀素帖》写于一个半月之内,风格却有较大的差异,还没有完全走出集古字的门槛。
67、直到“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何以为主”时才最后完成了自己风 格的确立,大概在五十岁以后。
68、这定型的书法面目,由于米芾过于不羁,一味好“势”,即使小楷如《向太后挽词》也跃跃欲试。
69、这“势”固是优点,但同时又成了 他的缺陷。
70、“终随一偏之失”,褒贬分明如黄庭坚者应该是比较客观的、公道的。
71、黄长睿评其书法,“但能行书,正草殊不工”,当时所谓“正”,并无确指,不一 定是现在的“正楷”,倘指篆隶,倒也恰当。
72、现存的米芾篆隶,的确不甚工,草书也写得平平。
73、他后来对唐人的草书持否定态度,又囿于对晋草的见识,成绩平平自 然在所难免。
74、 蔡襄(1012-1067) 字君谟。
75、其先本光州人,居仙游(今属福建省),迁甫田。
76、官至端明殿学士,知杭州,谥忠惠。
77、工正、行、草、隶书,又能飞白书,尝以散笔作草书,称为“散草”或“飞草”。
78、世人评蔡襄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
79、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共称“宋四家”。
80、 《宋史·列传》称他:“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由爱之。
81、”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
82、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 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
83、他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浑厚端庄,雄伟遒丽。
84、苏东坡说:“君谟天资既高,积学至深,心手相应,变化无 穷,遂为本朝第一。
85、”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字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
86、《颜真卿自书告身跋》得鲁公笔法而修于鲁公书,可为楷则。
87、沈括说他善于 “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
88、”这说明蔡襄这位稍欠改革精神的书法家还不是泥古不化的,他也在追求古趣,力创新意。
89、 蔡襄也是一位著名的茶叶鉴别专家。
90、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任福建转运使,负责监制北苑贡茶,创制了小团茶,闻名于当世。
91、蔡襄著作的《茶 录》是《茶经》后又一部重要的茶叶专著,是论述宋代茶文化的名著。
92、译成英文、法文,传播国外。
93、另有《荔枝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果艺栽培学专著。
94、著有 《端明集》(亦称《蔡忠惠集》)传世。
95、 最后不得不补充一点,在书法史上有一种说法认为宋四家“苏黄米蔡”中的“蔡”,应该是蔡京,只因其“人品奸恶”,后来人们用蔡襄取代了蔡京。
96、这一点值得商榷。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