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新,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什么是课程理念,什么是课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课程即跑道,课程即有组织的学习经验等。
2、这是一些有着广泛影响的定义,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课程的内涵。
3、根据这些定义,我们可以把课程简单地理解为学校为学生设定的学习路径,甚至可以把其范围扩展到学生在这些路径上的学习过程及所获得的学习结果。
4、于是课程改革就成了重新挑选课程内容、编写教材的活动,或是如何实施新课程的活动。
5、 然而仅仅如此理解课程又是非常不够的,甚至可以说并没有抓住课程的本质。
6、对课程本质理解的偏差导致了实践的一些偏差,主要表现为课程开发与管理的随意性,如简单地讨论一下就可以确定一个专业的课程计划,课程设置缺乏国家或地方层面的标准,可以任意增减;拼拼凑凑就可以写出一本新教材,教材选用多数是根据教师个人的好恶,有时甚至打上了利益的烙印等等。
7、老师们往往对课程专家提供的繁琐的课程开发方法与严格要求不理解,认为课程不就是挑选一些供学生学习的知识吗,何必如此严肃? 但是,课程的本质恰恰就在于严肃性。
8、也就是说,课程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学习内容,而是在特定理念支持下经过严格选择和组织的课程内容,这些内容和形式一旦确定就不能随意改变,因为课程乃是教育精致化的需要。
9、20世纪以前,或者因为可供挑选的教育内容很少,或者因为忙于制度建设而无暇顾及,在教育发展的两千多年里,一直没有把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单独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直到20世纪初才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状况。
10、这是因为一方面人类知识总量飞速发展,对教育内容的精致化挑选提出了要求;另一方面,越来越复杂而完善的教育制度也对之提出了要求,并提供了制度保障;再者,对教育本身要求的越来越高,也使得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地拼凑一些内容就对学生授课的状况,而是要求对所授内容进行严肃思考。
11、这是课程论在当代产生的原始动力。
12、对这一动力的深刻把握,是理解课程本质的关键。
13、 当然,这并非完全否定教师在课堂层面改造课程的权力。
14、事实上,教师对课程的实施必须是创造性的,因为课程要得到有效实施,一方面需要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实施要求填补一些内容,另一方面课程中一些不符合实际之处也必须及时得到修正。
15、但是,教师改造课程的权力本身也是课程管理组织赋予的,并且其范围应当得到限制。
16、这并非是对教师创造性的束缚,而是课程的本质所在。
17、只有充分认识到了课程每个要素的严肃性,才真正理解了课程的本质。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