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知识经验 >

师爱的名言(师爱)

大家好,我是小新,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师爱的名言,师爱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一、“师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教学中无论是知识的掌握,还是品德的培养,都同学生的情感体验相联系。当教师对学生怀有赤诚之心,并且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看出教师的善意和对自己真诚爱护时,学生就会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就会敞开自己的心扉,乐意听从教师的教诲。记得前年我教的五年级班里有个同学,他反应慢,成绩差,不善交谈,因此而受到同学的冷落,还经常出现不做作业的现象。我很生气地批评了他,但不见好转。

2、 爱是教育的基础,爱是教育的关键,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特殊的感情,它不同于亲子之情,兄弟之情,友人之情,它是多种爱的集合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情感投资,师爱是无私的奉献,教师爱学生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用同样的善良、真诚之心去爱他人,爱人民、爱集体、爱社会,从而达到爱的教育。因此,具有正确师爱的人,必须全身心地投入,用火热的真情去感化学生,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有了这种无私的爱,其言必亲切,其行必感人。

3、  二、“师爱”是平衡的,有时应偏向于学困生。具有正确师爱的教师应把爱平均的分给每一个学生,也就是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的情况是各异的,有乖巧的,也有淘气的;有开朗的,也有内向的;有健康活泼的,也有先天缺陷的;有聪明伶俐的,也有反应迟钝的;有干部子女,也有农家弟子等等。总之个性有不同,智力有高低,能力有差异,品行有上下,家庭情况有差距。作为教师。主要任务在于精雕细刻塑造学生的心灵,注重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具有正确师爱的教师应照学生的原样去认识他,接纳他,为他开辟自己成长的道路。不能凭自己的好恶情感,偏视、庇护一部分学生,而鄙视、冷淡另一部分学生。相反,应将更多的爱给予后进或处于困境中的学生,偏爱有缺陷的学生,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完全是平等的。

4、  对学生的严与宽应建立于爱的这个基点上,只要出发点是爱学生、为学生好,就应该严时严,该宽时宽。严出于爱,爱属于严。我国历来把严格管教子女的父亲称为“严父”。把慈祥爱护子女的母亲称为“慈母”。具有正确师爱的教师,应该是“严父”又是“慈母”。例如,有的学生从小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作业拖拉,不按时完成,为了纠正这种不良风气。如果我们单纯的规定“不完成作业,不得参加考试,成绩一律作零分处理”,这是行不通的。从表面上看,这是“规定”不可谓不严,但从根本上解决不了拖拉、高质量的完成作业。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出学习上的困难,且找时间补上缺漏的知识,扫清学习中的障碍。这样学生成绩有了提高,兴趣自然也就增强了,同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的自觉性也就增强了。由此可见,严中注爱为真爱,爱中求严乃真情。严而不凶、宽而不松,严在当严处,宽在当宽处,爱在细微处,于细微处见精神。

5、  三、“师爱”来自良好的素质、高尚的情操及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正确实施师爱是教师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进行人格熏陶、意志磨练的双向活动。

6、  师爱是每个教师的财富,也是全人类的财富。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除了要有无私的爱心和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外,还必须高度重视个人的修养,端正教学思想,更新知识结构,确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学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

7、理论上要对全体学生有爱心;对困难学生要关心;教育差生要耐心,可实际却经常是对学生“爱在心,口难开”,这就拉开了师生间的距离。的确,世间万般情意,爱为先,爱要让人读懂,却是需要过程的。班主任的德,才,识,能都重要,均应全面发展,而起灵魂作用的是一个“情”字,还是一个爱的集合。自己首先面对学生时要脸上充满阳光,心中装满学生,满怀激情地去爱我们的学生,爱是包容,爱是互动。因为要让学生成为健康,有用,受欢迎的,成功的人,必须要受“师爱”的浇灌。而感人心者,莫先是情,情动才能心动,心动则思发,感动学生,先要感动自己。前辈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爱满天下的教育原则”,关心,尊重,理解,信任,期望,走近,欣赏,激励学生等等其实就是“师爱”的具体诠释。“师爱”在实践中的表现就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而班主任对自己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对教育事业的使命感也必定会使自己在工作中以情修心,以情育人。

8、 师爱是师德的核心,也是教育的一种责任。因此,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收到较好的德育。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