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贫乐道什么意思】“安贫乐道”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安贫乐道,不求荣利。”意思是:即使生活贫穷,也能安然自得,乐于追求道德修养和精神上的满足。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淡泊名利、重视内在修养的人生态度。
一、
“安贫乐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重要的价值观,体现了一种知足常乐、安于清贫、注重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它不仅是一种人生境界,也是一种道德修养的表现。在现代社会中,“安贫乐道”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人们不要被物质欲望所左右,而应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充实。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安贫乐道 |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 拼音 | ān pín lè dào |
| 释义 | 生活贫穷仍能安然自得,乐于追求道德修养。 |
| 含义 | 强调淡泊名利、重视精神追求的人生态度。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安于清贫,不慕荣华,有高尚品德。 |
| 近义词 | 安分守己、甘于淡泊、知足常乐 |
| 反义词 | 贪图享乐、追逐名利、好高骛远 |
| 现代意义 | 在物质社会中提醒人们保持内心平静,追求精神富足。 |
| 适用场景 | 用于评价一个人的品格或生活方式,尤其在教育、文学作品中常见。 |
三、结语
“安贫乐道”不仅是古代士人的理想追求,也是现代人面对浮躁社会时的一种精神指引。它倡导的是一种内在的满足与宁静,而不是对外在物质的盲目追逐。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中,学会“安贫乐道”,或许能让我们找到真正的幸福与安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