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霄云外的意思】“九霄云外”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非常遥远的地方,或比喻人的思绪、注意力完全不在当前的事情上。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既可用于描述物理空间的遥远,也可用于表达心理状态的疏离。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九霄云外 |
拼音 | jiǔ xiāo yún wài |
出处 | 《晋书·天文志》:“九霄者,九重天也。”后引申为极高的天空。 |
基本含义 | 形容非常遥远的地方,或比喻心思不在当下。 |
用法 | 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表示人或事物远离现实或注意力不集中。 |
近义词 | 遥不可及、远在天边 |
反义词 | 近在咫尺、触手可及 |
例句 | 他一听到好消息,就忘乎所以,把所有的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
二、详细解析
“九霄”指的是古代神话中最高的九重天,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云外”则指云层之外,象征着极高的位置。因此,“九霄云外”原本是形容极高之处,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比喻,用来形容距离很远的地方,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思维脱离现实,沉浸在幻想或情绪中。
在现代汉语中,“九霄云外”多用于表达以下几种情况:
1. 空间上的遥远:如“那座山峰高耸入云,仿佛在九霄云外。”
2. 心理上的疏离:如“他心事重重,早已把工作抛到九霄云外。”
3. 对现实的逃避:如“她沉迷于幻想,把现实的一切都丢到了九霄云外。”
三、使用建议
- 在正式写作中,可以适当使用此成语,但要注意语境是否合适。
- 在口语中使用更为自然,能增强表达的生动性。
- 使用时注意不要过度夸张,以免显得不够真实。
四、结语
“九霄云外”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情感和思维状态的写照。它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要适时关注现实,避免被虚幻的念头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