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原文】《拟行路难》是南朝文学家鲍照所作的一组乐府诗,共十八首。这组诗以“行路难”为题,借古题抒发个人的不平之志和对人生道路艰难的感慨。诗中多用比兴手法,语言质朴有力,情感深沉,展现了作者在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中的愤懑与无奈。
以下是对《拟行路难》原文内容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其主要特点及内容概要: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鲍照(南朝宋) |
诗体 | 乐府诗 |
数量 | 共18首 |
主题 | 抒发个人抱负未展、仕途坎坷、人生艰难的感慨 |
风格 | 质朴刚健,情感深沉,富有现实批判精神 |
手法 | 多用比兴、借古讽今,语言简练有力 |
代表诗句 |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
历史评价 | 被认为是南北朝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诗歌之一,影响深远 |
内容概要:
1. 第一首:以“泻水”起兴,表达人生如水流,命运不可更改,感叹世事无常。
2. 第三首:写自己虽有才华却不得重用,表现对权贵的不满与自尊心的坚持。
3. 第六首:描绘了寒门士子的困顿与挣扎,反映社会阶层的不公。
4. 第七首:通过饮酒、赋诗等行为,表达内心的苦闷与超脱。
5. 第九首:借古讽今,批评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现象。
6. 第十四首:描写战乱中的人民疾苦,体现作者对民生的关注。
7. 第十五首:抒发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强调内心修养的重要性。
这些诗篇虽然题材各异,但都围绕着“行路难”的主题展开,表达了诗人面对现实困境时的复杂心理,既有愤懑不平,也有自我安慰与超然洒脱。
总体来看,《拟行路难》不仅是鲍照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南朝时期士人普遍的精神状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