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初唐四杰】一、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杰出的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他们活跃于唐高宗至武则天时期,是继“上官体”之后,推动诗歌艺术发展的重要力量。这四位诗人的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创新,打破了南朝以来浮艳柔弱的诗风,为盛唐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他们的诗作题材广泛,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语言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虽然“四杰”在文学史上地位显赫,但他们在生前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直至后世才被重新评价并确立其历史地位。
二、表格展示:
人物 | 生卒年 | 籍贯 | 代表作品 | 主要成就与特点 |
王勃 | 650–676 | 河南龙门 | 《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文章辞藻华丽,诗歌情感深沉,被誉为“初唐四杰”之首 |
杨炯 | 650–693 | 天水(今甘肃) | 《从军行》《战城南》 | 诗风刚健有力,擅长边塞诗,有“杨盈川”之称 |
卢照邻 | 646–695 | 河南南阳 | 《长安古意》《咏史》 | 诗歌情感浓烈,善于描写人生悲欢,尤以长篇歌行见长 |
骆宾王 | 619–684 | 浙江义乌 | 《讨武曌檄》《咏鹅》 | 文笔犀利,政治热情高涨,尤以《讨武曌檄》闻名 |
三、补充说明:
“初唐四杰”的称谓最早见于《旧唐书·杨炯传》,其中提到:“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四杰’。”这一称号不仅体现了他们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也反映了他们对唐代诗歌发展的深远影响。尽管四人中有人早逝或仕途坎坷,但他们留下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