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什么意思】一、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出自《论语·述而》,原文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不能从一个例子中推知其他类似的情况,就不再继续教他了。
这句话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的重要性。孔子认为,真正的学习不只是记住知识,而是能够通过一个例子推导出其他相关的内容,具备独立思考和迁移能力。如果学生无法做到这一点,教师就不应该再重复讲解同样的内容。
在现代教育中,“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而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
二、表格展示
词语/短语 | 含义解释 | 出处 | 教育启示 |
举一隅 | 指提出一个例子或一个方面 | 《论语·述而》 | 教师应善于举例引导 |
不以三隅反 | 不能由此及彼,推知其他方面 | 《论语·述而》 | 学生需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 |
则不复也 | 如果不能举一反三,就不再重复教学 | 《论语·述而》 | 教学应因材施教,注重效率 |
教育意义 | 强调理解与迁移能力的重要性 | —— |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升学习效果 |
三、结语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不仅是古代教育思想的体现,也是对现代学习方式的一种启发。它提醒我们,学习不是机械的记忆,而是思维的拓展和应用。只有真正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才能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