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起鹘落什么意思】“兔起鹘落”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宋代苏轼的《晁错论》:“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大祸不可救。……故曰:‘天下之大本,非一日之功也。’然则天下之大本,岂可忽哉?夫兔起鹘落,一发而不可收。”原意是说兔子刚一跳起,鹘(一种猛禽)就迅速扑下,形容动作迅速、出其不意。
在现代汉语中,“兔起鹘落”多用来比喻事情发展迅速,变化快,或者行动果断、迅速有力,常用于描述突发事件或快速反应的情况。
“兔起鹘落”源自古代典籍,原意是指兔子跳跃时,鹘立即飞扑捕捉,形容动作迅速、时机把握精准。现在多用于形容事件发生得快、变化突然,或指行动果断、迅速。该成语常用于文学、演讲或日常表达中,强调速度与效率。
表格展示:
| 词语 | 兔起鹘落 |
| 拼音 | tù qǐ hú luò |
| 出处 | 宋代·苏轼《晁错论》 |
| 原意 | 兔子刚跳起,鹘立即扑下,形容动作迅速、时机把握精准 |
| 现代用法 | 形容事物发展迅速、变化快;或指行动果断、迅速有力 |
| 用法举例 | 他面对突发情况,反应迅速,可谓兔起鹘落。 |
| 近义词 | 雷厉风行、一蹴而就 |
| 反义词 | 优柔寡断、慢条斯理 |
| 成语结构 | 联合式 |
| 使用场景 | 文学、演讲、日常表达中,强调速度与效率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兔起鹘落”的含义及其在现代语言中的应用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