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古诗内容潼关原文及翻译】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和交通要道,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其中以清代谭嗣同的《潼关》最为著名。本文将对《潼关》一诗进行原文、翻译与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内容。
一、原文与翻译
诗句 | 原文 | 翻译 |
第一句 | “终古高云簇此城” | 自古以来,高耸的云层围绕着这座城池。 |
第二句 | “秋风吹散马蹄声” | 秋风中,马蹄的声音被吹散在空中。 |
第三句 | “河流大野犹嫌束” | 黄河奔腾于广阔的原野,仍觉得束缚。 |
第四句 | “山入潼关不解平” | 山峦进入潼关,却无法变得平坦。 |
二、诗歌背景与主题
《潼关》是清代爱国诗人谭嗣同的作品,写于他途经潼关时。全诗通过对潼关地理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忧思。诗中“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两句尤为经典,既描绘了潼关地势的险峻,也隐喻了国家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三、总结
- 作者:谭嗣同(清代爱国诗人)
- 创作背景:诗人途经潼关,有感而发
- 主题思想:借景抒情,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改革的决心
- 艺术特色: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四、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潼关 |
作者 | 谭嗣同 |
朝代 | 清代 |
内容类型 | 古诗 |
主题 | 抒发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与思考 |
代表诗句 |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
翻译重点 | 描绘潼关地形,寓意国家局势 |
风格 | 沉郁顿挫,富有哲理 |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潼关》这首诗的内涵与意义。它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作,更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现实关怀的佳作。